? ? ? 道道網訊 醫美行業的亂象,已經到了讓那些整形外科專家、學術大咖忍無可忍的地步了。10月30日,當由《人民政協報》組織、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國藥學會理事長孫咸澤帶隊的“醫美行業專題調研組”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時,九院的專家們有的戴著口罩從門診下來,有的穿著罩衣從手術室出來,還有的拿著熬夜整理的厚厚一沓書面材料,他們要“反映問題”。
去年8月,一家民營醫美機構發布的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,2018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或達2245億元。白皮書同時顯示中國醫美市場共有超過10萬家非法執業的工作室、美容院等。中國數據研究中心、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的《中國醫美“地下黑針”白皮書》更是揭露了驚人的“黑醫生”信息,數據顯示,在“黑醫美”市場中,每10名醫美從業者中,就有9名“黑醫生”。
3000元就能當“醫美咨詢師”,23萬元一針的維生素C賣給消費者
“3000元進修一個月,就能給你發一張醫美咨詢師的執業資格證。這些咨詢師,有賣化妝品的,有賣衣服的,有開飯館的,他們給你建議你應該怎么整形。”上海九院整形外科主任孫寶珊做了18年醫療質量監控工作,一直在醫療美容質量監控的第一線,他告訴記者,所謂的“醫美咨詢師”行當正在帶壞年輕的“正規軍”醫生,破壞整個行業的生態。
醫美咨詢師即“美容醫學咨詢師”,按照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與美容學分會的官方解釋,是美容整形機構中從事咨詢工作的、在整形醫生和求美者之間架起溝通橋梁從業者。美容醫學咨詢師認證參考國家其他職業資格認證辦法,資格認證工作主要包括培訓與考核兩個部分。
但在網上搜索“美容醫學咨詢師”這個關鍵詞,可以看到,“正規軍”幾乎找不到。相反,你可以看到醫學美容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的“Tina老師”教你如何通過每天堅持畫畫提升品位,一天為20位客戶服務;可以看到醫美機構招聘咨詢師的“暗門”,直指咨詢師就是“客服+銷售”的本質;可以看到所謂專業的發證機構招生廣告,一個月集訓就能給你發張證;還可以看到機構開出的“底薪500+補貼500+提成”,但每月能掙萬元以上的“神奇”招聘廣告。
“醫療美容行業現在變成技術質量極差的一個行業,理發店、美容院、足療店,只要膽子夠大,都能干醫美。”孫寶珊說,醫美行業門檻低、市場大,很多“老板”蜂擁而至,“做壞一個,頂多民事責任,賺100萬賠20萬,劃得來。”
孫寶珊見過有的民營醫美機構用維生素C、生理鹽水、維生素B12兌在一起做成“美容針”,再以23萬元一針的價格賣給消費者;也見過開個雙眼皮報價10萬元,竟有人為之埋單的“怪事”。“見得多了,這在醫美行業早就不稀奇了。”孫寶珊說。
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、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欒杰也注意到了這種“怪事”,“很多民營醫療機構金玉其外、敗絮其中,它們把大把錢花在店堂上、門面上,裝修豪華,但手術室里用的線和針都是最便宜的。引流管如果能用輸液器替代,絕對不用引流管”。
心內科、骨科的醫生在短期培訓后成了整形醫生
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整形外科醫生告訴記者,他的一個同科室朋友前不久在高薪誘惑下“跳槽”到了一家民營整形機構。這是一家還算正規的民營機構,它聘請的整形醫生都是具有整形科從業資質的專業人士。但在那里,醫生們過的日子“五味雜陳”。
“一開始,咨詢師姐姐給他推薦了病人。他很認真地像在公立醫院一樣,做了術前分析、研判,然后把病人婉拒了,因為不符合手術指征。”這名醫生說,這樣幾次下來,這個“正規軍”出身的醫生就被咨詢師“封殺”了,“所有咨詢師,都不給他推薦病人,‘餓’他3個月,一臺手術也做不了。”最后,這名年輕的醫生妥協了。他再也不敢輕易“婉拒”咨詢師推薦過來的病人。
中國青年報·中國青年網記者注意到,原衛生部曾在2002年發布過《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》(第19號令),明確規定負責實施醫療美容項目的“主診醫師”須為“執業醫師”,其中提到執業醫師須“經過醫療美容專業培訓或進修并合格,或已從事醫療美容臨床工作1年以上”。但是,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,包括心內科、骨科等科室的醫生都在短期培訓后成了整形醫生。
上海九院整復外科副主任、組織處處長王丹茹注意到,現在來醫院進行規培、專培的年輕醫生與過去不同了,“醫生應該是救死扶傷的行業,現在很多醫生被巨大的醫美市場占據頭腦,專門來學美容手術,而不是學面部修復”。
“正規軍”奇缺
欒杰說,“追逐暴利”如今已經成為民營醫美機構的硬傷,現在很多醫療機構把患者稱為“顧客”,“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,很多國家都稱作‘患者’”。在醫美行業,“醫療本質”現在被淡化了,“很多機構想辦法用服務、美學替代,包括一些專家認為美學是一個系統,要逐漸脫離整形這個醫療專業”。
欒杰調研發現,現在很多民營機構“花錢買證”,國家規定機構里一定要有持有醫師執業資格證的醫生坐堂,因此這些機構就每月花上數千元聘請一名持證的退休醫生,“醫生根本不用來上班,他只要有證就行,應付檢查”。
此外,當前整形醫生“正規軍”奇缺,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(八大處整形醫院)研究中心主任肖苒曾多次呼吁建立“專科醫師制度”。
欒杰建議,醫美行業一定要確定“公立醫院主導地位和機制”,從醫生培訓,到制度建設、診療規范,都應該落在公立醫院的“肩頭”。同時,政府還應給予公立醫院充分的運營機制空間,“光讓它培訓、制定規范,培養的人卻去了民營機構,留不住人不行。”
上海九院整復外科副主任李圣利建議,正在修訂的“19號令”應該鼓勵有資質的醫生獨立或者聯合開設民營醫美機構,“一個啥也不懂的老板,只要有錢就能開,這是不對的。一個經過科班培訓的醫生,他有起碼的職業榮譽感”。
【責編:瑾泱】